护理学基础休息与活动.ppt
休息与活动 学习目标 1、复述 休息、睡眠的定义。 2、 陈述睡眠的周期。 3、识别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4、列举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方法。 5、识别活动受限的原因。 1、休息。 2、睡眠。 3、活动。 休息 1、概念。 2、意义。 3、先决条件。 4、促进病人休息的护理。 休息是一种宁静、安详、无焦虑以及无 拘无束的状态。 (1)精神休息是指暂时解脱精神负担 ,停止紧张的思维活动,或转向轻松而 不吃力的思维活动,使精神得以调整。 (2)身体休息是解除肌肉的疲劳,减 少或停止工作与活动,使体力得以恢复 。 休息的意义 1、健康时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 2、疾病时是治疗方法之一,加快机体 康复。 休息的先决条件 1、生理上的舒适。 2、心理上的平衡。 3、充足的睡眠。 护理 1、创造和提供休息的三个先决条件。 2、医院环境的控制。 3、有计划的安排各种诊疗活动。 4、对绝对卧床的病人,除了进食和排泄 外,禁止任何活动。 5、尊重病人的休息习惯与方式。 6、协助病人进行自我放松。(练习) 睡眠 1、概念。 2、发生原理。 3、睡眠生理。 4、影响睡眠的因素与睡眠障碍。 5、促进睡眠的护理。 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的环境可相对 的不作出反应。 发生原理 1、睡眠是觉醒状态的自然终结。 2、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控制睡眠和觉 醒。 睡眠分期 1、正相睡眠NREM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 2、异相睡眠REM 正相异相 1、眼球活 不活活,迅速 2、生激素分泌增加。促 生,使受的 得以修复。 分泌减少 3、生理化A、1-4期,感 功能减退。 B、肌肉逐松弛 C、心率、呼吸、 血、体温、新 代逐降低 。 A、感功能一 步减退。 B、肌肉完全松弛 C、心率、呼吸、 血、体温断 的出大幅度的 波 4、梦境有做梦象,但 比例低,梦境不具 性,更真 ,醒后不易回想。 梦境多在此相出 ,具有性 ,充色彩、奇 妙。 5、休息型促体力恢复。促精力恢复, 智力展,与 幼儿神系的 成熟有密切关系。 6、睡眠程度逐加深。易被 醒可醒巨 大响声才醒 醒。 很醒。 睡眠周期 1 2 3 4 3 2 异相睡眠 促进睡眠的护理 1、护理评估 2、常见护理问题。 3、护理目标 4、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1、生理因素年龄,疲劳,昼夜,习惯 ,内分泌。 2、病理因素。 3、心理因素。 4、环境因素。 5、其他食物,药物 常见护理问题 1、失眠入睡困难、觉醒频繁、觉醒后 不能入睡、早醒。 2、睡眠过多 3、发作性睡眠病 4、睡眠型呼吸暂停 5、其他梦游症 ,遗尿。 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2、安排舒适的休息环境。 3、解除患者身体的不适。 4、遵循病人的睡眠习惯。 5、解决睡眠中的特殊问题因人施护。 放松 活动 1、活动的意义。 2、活动的种类。 3、躯体活动能力。 4、关节全范围活动。 活动的意义 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保持关 节灵活度,提高骨密度,有助于睡眠,降低紧张 度。 活动受限的原因 1、生理因素疼痛,运动神经功能受损 ,组织结构的异常,心肺疾病,营养障 碍,医护措施 限制了活动。 2、心理因素 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1、皮肤 2、肌肉骨骼 3、心血管系统 4、呼吸系统 5、胃肠道 6、泌尿系统 7、心理方面 满足患者活动的需要 1、护理评估。 2、常见护理问题。 3、护理目标。 4、护理措施。 护理评估 1、影响因素。 2、关节功能状况主动和被动运动。 3、肌肉的坚实度与力量6级。 4、躯体活动能力5级。 5、活动形态的评估。 活动能力分级 0度能完全独立活动。 1度需助行器械辅助活动。 2度需他人帮助活动。 3度既需助行器械,又需他人帮助活动 。 4度不能活动,完全依赖帮助。 常见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指个体独立移动躯体的能 力受限制的状态。 2、活动无耐力指个体进行日常活动或其 他活动时,生理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3、有活动无耐力的危险指个体进行日常活 动或其他活动时,处于生理耐受力下降的危 险状态。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指个体因治疗或其 他原因,是肌肉骨骼不能活动而引起身体各 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状态。 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2、选择合适的卧位。 3、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和个关节的 功能位置。 4、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其可动性 5、进行肌肉的等长和等张运动。 关节全范围活动ROM 1、定义是指一个人做运动时,其关节 在空间各个方向移动的最大量。 2、分类 (1)主动性ROM 指个体可以独立完 成ROM 。 (2)协助性ROM 指个体可以开始移 动,但必须依据护理人员协助才能完成 关节的活动。 (3)被动性ROM 指个体完全依靠护 理人员才能开始并完成ROM 。 被动性ROM操作要点 1、使患者面向操作者的方向。 2、注意节力。 3、比较两侧关节活动情况。 4、活动程度视患者忍受情况而定。在要活动 关节的上下方加以支托来控制关节的活动。 5、每日至少活动全身关节3次,才能保持关 节的可动性。 6、对急性关节炎、骨折病人应慎重。 7、指导患者用健侧的肢体协助麻痹肢体被动 活动。 各关节的活动形式 1、屈曲使四肢或躯干弯曲的动作。 2、伸展使四肢或躯干伸直的动作。 3、过伸超过一般伸展范围的动作。 4、外展使四肢离开身体中线的动作。 5、内收使四肢向身体中线靠拢的动作。 6、环行动作屈、伸、展、收的联合动作。 7、内旋以关节为中心使四肢向身体方向旋转 的动作。 8、外旋以关节为中心使四肢反身体方向旋转 的动作。 增加肌力的运动 1、等长运动。 2、等张运动。 3、注意事项。 等长运动 1、特点肌肉收缩时不造成肢体移动。 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 ,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 力练习。 2、方法收缩10秒,休息10秒,收缩10 次为一组,重复10组。 3、优点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可在 肢体被固定时早期应用,以预防肌肉萎 缩,在关节损伤、积液时应用。 等张运动 1、特点肌肉收缩时会带动肢体移动的 运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长度 改变,肢体因而活动,但张力不变,因 有大幅度的关节运动,又称动力练习。 2、方法举手投足。 3、优点是动态运动,较符合大多数日 常活动的肌肉运动方式,同时有利于改 善肌肉的神经控制。 肌肉锻炼注意事项 1、掌握运动量和频度。 2、运动效果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相关。 3、肌力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的疼痛。 4、练习前后应作准备及放松运动。 5、注意肌肉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及增加 心血管负荷的作用。 1、颈 (1)屈曲45度。 (2)伸展0度。 (3)过伸 45度。 (4)旋转120度(6060)。 (5)侧弯45度。 2、脊柱 (1)屈曲80度。 (2)伸展0度。 (3)过伸30度。 (4)旋转45度45度。 (5)侧屈3545度。 3、肩 (1)屈曲180度。 (2)伸展0度。 (3)过伸60度。 (4)外展180度。 (5)内收0度。 (6)水平外展135度。 (7)水平内收45度。 (8)环行动作360度。 (9)内旋70度。 (10)外旋90度。 4、肩胛带 (1)上提30度。 (2)下降20度。 (3)延伸 (4)退缩 5、肘 (1)屈曲150度。 (2)伸展0度。 6、腕; (1)屈曲;80度。 (2)伸展0度。 (3)过伸70度。 (4)外展20度。 (5)内收30度。 7、拇指 (1)屈曲80度。 (2)伸展0度。 (3)过伸45度。 (4)外展70度。 (5)内收0度。 (6)对掌50度。(7)旋转360度。 8、指 (1)屈曲90度。 (2)伸展0度。 (3)外展45度。 (4)内收0度。 9、骨盆带 (1)上提10度。 (2)下降10度。 10、髋 (1)屈曲120度。 (2)伸展0度。 (3)过伸30度。 (4)外展45度。 (5)内收30度。 (6)环行动作360度。 (7)内旋45度。 (8)外旋45度。 11、膝 (1)屈曲135度。 (2)伸展0度。 12、踝 (1)背屈20度。 (2)伸展0度。 (3)趾屈50度。 (4)外翻(踝外展)15度。 (5)内翻(踝内收)35度。 13、趾 (1)屈曲45度。 (2)伸展0度。 (3)过伸40度。 (4)外展2010度。 (5)内收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