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健康知识培训.ppt
1 职职 业业 卫卫 生生 健健 康康 知知 识识 2 Ⅰ 、职业病概论 3 职 业 病 概 念 1职业病概念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简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 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 5月 1日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 4 职 业 危 害 因 素 Ø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 Ø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 离辐射等。 Ø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Ø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 Ø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大等。 1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1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5 职 业 病 防 治 Ø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 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Ø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 Ø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 Ø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 Ø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 Ø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1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6 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须承担哪些义务 1 为了保护自身健康 ,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也应当履 行自已的义务 Ø 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 ,努力学习和掌握必 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 Ø 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 ; Ø 正确使用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 ; Ø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 Ø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 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 Ø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 有关资料等 . 7 职 业 病 预 防 策 略 1 找出危害 1 评估风险 1 订出方法 1 实施制度 1 监察制度 8 Ⅱ 、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 9 生 产 性 噪 声 一 、 职业性听力损伤 1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 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 ﹔ 早期表现为 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 ,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分 类 病 变 部 位 治 疗 难 度 传音性耳聋 外耳、中耳 相对较易 感音性耳聋 内耳、听神经、脑中枢 很困难,重在预防 10 生 产 性 噪 声 二 、 噪 声 的危害 听 力 疲 劳 听 力 减 退 噪声性 耳聋 语 言 障 碍 工 作 不 便 生 活 不 便 社 交 受 限 引起 嘀 嘀 什么 听不见 后面 有车 11 生 产 性 噪 声 Ø头痛 Ø头昏 Ø失眠 Ø烦躁不安 Ø高血压 Ø心电图改变 Ø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1听力损伤还可以引起 12 生 产 性 噪 声 三 、 生产性噪声的预防 1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 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 间 、 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 等因素 。 预防措施 1 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 改造 ,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 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1 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 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 ﹔ 采用消声 器或用消声 / 吸声 / 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1 加强个人防护。 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护帽。 1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验 。 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13 高 温 与 中 暑 一、高温作业 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 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 2度 或 2度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 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 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 14 高 温 与 中 暑 二 、中暑 Ø 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Ø 临床表现 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 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 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 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1轻症中暑 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 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 1重症中暑 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 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 或 工作中出现突然晕厥及热 痉挛。 15 高 温 与 中 暑 高温作业工人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 正比,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 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 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 1饮水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补充水分方式。 1高温作业人员饮水应遵循三条原则 Ø补足补够原则一般要比平常每天多饮水 3 5升。 Ø饮水方式以少量多饮为宜,暴饮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 负担,又促使大量排汗。 Ø饮水和补盐同时进行,不能单纯补充水分。 16 高 温 与 中 暑 三、中暑预防 Ø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 防护及医疗预防。 Ø 急救 1 迅速把病人移至荫凉处 , 平卧休息。 1 用冷水擦洗全身 , 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 。 在头部、腋窝、股窝 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 , 以加快散热。 1 与此同时 , 用扇子或电扇吹风 , 帮助散热。 1 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1 口服人丹、十滴水 、 霍 香正氣水等 。 1 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1 严重中暑者 , 经降温处理后 , 及早送往医院。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重症中暑必须紧急送医 院抢救。 17 粉 尘 与 尘 肺 病 一、生产性粉尘 1 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 粒。 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 Ø无机性粉尘 ,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 1. 金属性粉尘 例如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 2. 非金属的矿物粉尘 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 人工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Ø有机性粉尘 1. 植物性粉尘 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等粉尘。 2. 动物性粉尘 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 Ø合成材料粉尘 主要见于塑料加工过程中。塑料的基本成分除高分子聚合物外,还含有 填料、增塑剂、稳定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 1粉尘 分类 ,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以下三类 18 粉 尘 与 尘 肺 病 二、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 1空气中粉尘浓度 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1粉尘分散度 粒径轻音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 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 1机体健康状态 一般来说,进入呼吸道的粉尘 98在 24小时内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凡 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则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较差;此外,个体因素如年龄、 健康素质、个人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等也是影响尘肺发病的重要条件。 1接触时间 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19 粉 尘 与 尘 肺 病 三、粉尘的危害 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 Ø 粉尘可通过呼吸气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 Ø 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 进 入血流,引起中毒 ﹔ Ø 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 Ø 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 Ø 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肤 皲裂等; Ø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 炎、尘肺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其中尘肺是职业性疾病中影 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20 粉 尘 与 尘 肺 病 四 . 尘肺 1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 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Ø临床症状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 、 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 气喘、呼吸困难 、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 Ø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21 粉 尘 与 尘 肺 病 五 . 粉尘与尘肺病预防 防尘 1 防尘的主要措施宣、革、 湿 、风、密、护、管、查 ( 1)宣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員工的自觉行动; ( 2)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 3)湿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 4)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空气 送入工作面; ( 5)密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 6)护即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 7)管维修管理,加强技朮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 8)查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22 职 业 中 毒 1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 比粉尘更细的颗粒 、气体、 蒸气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 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 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 等途经进入 人体, 損 害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肝脏等 , 引起职业中毒。 1例 如 Ø剌激焊锡产生的松香烟雾会剌激呼吸道,造成 支气管敏感 。 Ø腐蚀电镀过程中使用的强酸及碱会 灼伤皮肤 。 Ø有毒吸入过量干洗或除污用的溶剂如四氯乙希,会 损害肝脏或肾脏 。 Ø重金属电镀或制造镍镉电池所用的镉,吸入人体后会 损害肾脏 。 一、职业中毒 23 职 业 中 毒 二 .影响职业中毒 的 因素 Ø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毒性 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 一 般 分 为 “ 剧毒 ” 物质 ; “ 中等毒 ” 或 “ 低毒 ” 物质 。 在生产中 應 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 质, 1毒物进入人体的量 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 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当大量毒物侵入 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 1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 如 果健康状况不良 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 毒功能等 ,则使毒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 24 职 业 中 毒 三 . 职业中毒的表现 1神经系统 Ø神经衰弱症 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记忆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Ø多发性神经炎 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 溶剂 、 铅中毒 。有些表现为运 动神经障碍 铅中毒 。也有呈混合型的,表现为乏力、疼痛及感觉 异常 二氧化碳中毒 。 Ø中毒性脑病 严重急性中毒,可早期产生脑水肿 有机锡等中毒 ,出 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缓脉以至抽筋、 昏迷等。 25 职 业 中 毒 1血液系统 Ø血细胞减少症 以苯、及放射性物质为主。早期或轻度引起白细胞 或血小板减少,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少数病例可继续发展,导 致全血细胞减少。 Ø血红蛋白变性 毒物引起的血红蛋白变性中,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最为多见。由于高铁血红蛋白无带氧功能,使病人出现皮肤和粘膜 青紫及明显的缺氧症状。如硝基及氨基苯中毒。 Ø溶 血 性 贫血 血红蛋白变性可使红细胞易于破碎而产生溶血性 贫血。如 砷化氢 的 急性中毒 。 26 职 业 中 毒 1呼吸系统 Ø窒息状态 有以下原因呼吸道机械阻塞 氨、氯、二氧化硫等刺激性 气体引起的声门水肿和喉痉挛等 ;呼吸中枢抑制 麻醉性中毒 ;呼吸肌 麻痹 有机磷中毒 以及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 Ø中毒性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 氨、氯、二氧化硫等 及主要作用于肺泡的 毒气 如光气、氮氧化物等 都能引起肺水肿 , 有剧烈咳嗽 、 咯大量白色 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 等 症状 。 Ø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吸入氧化锰、大量汽油等也容易引起中毒性 肺炎和支气管炎,表现在呼吸困难症状明显。 1消化系统 Ø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而最常见的是毒物对肝 脏的损害,其主要毒物有磷、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卤素族及其他碳氢 化合物等,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27 职 业 中 毒 四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Ø 生产场所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生产流程应 作到密闭化 , 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 Ø 生產 车间要有有效的通风系统 , 增加通风排气设备,将有毒气体 局限化并及时排出 。 Ø 建立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制度。定期测定,以提供改进预防措施 的依据。 Ø 建立工作前体检、定期体检制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Ø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 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面具、袖套、 眼镜等。 28 Ⅲ 、 职业病的预防与防护 29 烧 伤 急 救 Ø热力烧伤急救 1一灭迅速灭火 ,除去热源 ,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 ; 1二查除烧伤外 ,检查全身有无其它伤害 ,如骨折、内脏损 伤、 煤气中毒等 . 1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 1四包用干凈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 . 1五送初救后 ,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 Ø常见烧伤源有 热液 、 热蒸汽、 火 焰 、炽热金属、化学烧伤等 。 30 烧 伤 急 救 1强酸强碱类 用大量清水冲洗 10分钟以上 ,然后用中 和剂 ,即强酸烧伤用弱碱 ,如苏打水、碱性肥 皂中和 ;强碱烧伤用弱酸 ,如食醋、 硼酸水中和 . 1化学烧伤急救 应迅速解脱衣服 , 清除 皮 肤上的化学药品 ,并用大量的 水冲洗 ,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 特种溶剂 、 溶液或药剂 仔细处理 , 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 31 眼 睛 受 伤 急 救 Ø若眼睛受到污染 ,应立即用水冲洗 ,不得稍有延迟 ,且 连续冲洗至少 15分钟 。 Ø冲洗时 ,用手将眼睛翻开 ,并让眼球动 ,确保眼睑遮盖 下的每一部分均冲洗到 .也可以用无任何刺激性的水溶 液。如果是碱灼伤 ,再用 20硼酸溶液淋洗 ,如果是 酸灼伤 ,再用 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 Ø在此基础上 ,送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急救 。 1眼 睛 受 伤 急 救 32 固体化学品处理注意事项 Ø 不要随便用手接触任何化学品,因其特性可能是有毒或是腐蚀性,接 触后会令人中毒或腐蚀皮肤。 Ø 如意外被危险化学固体粉末或碎粒溅着身体,要立即扫除 並 立即用水 冲洗。 Ø 不要尝试固体化学品的味道或气味,因 為 此化学品可能含有毒性。 Ø 不兼容的固体化学品要分开存放,加上标签 並 将器皿锁好, 由專 人保 管。 Ø 如危险固体化学品被倒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进行清除程序。 Ø 如有危险,即撤离现场。 Ø 如不清楚某种化学品的特性,要作危险化学物处理。 Ø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1固体化学品处理注意事项 33 液体化学品的处理注意事项 1不要随便接触任何化学液体,因其可能滚烫,有毒或腐蚀性。 1如意外地被危险液体化学品溅泼或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 1不要在有液体化学品的范围内吸烟,因此等液体可能是易燃物品 。 1不要嗅液体化学品的气味,因此等液体可能会发出有毒气体。 1不要饮用或尝试液体化学品的味道,因此等液体可能含有毒性。 1在倾倒液体化学品后,立即将瓶盖旋上或将瓶塞紧塞。 1如危险液体化学品被泼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用清水冲 洗,如有危险,即撤离现场 。 1如存放危险液体化学品的器皿没有标签,确认该 化学品及加 上 标识,才可使用。 1如不清楚某种液体的特性,要当危险化学液体处理。 1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34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要事项 1 正确的选择 首 先了解危害的性质和程度,选择 正確的 防护用品 。 其次是选用符合国 家 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 考虑使用者的舒服程度。 1 正确的使用 要充分明白和依 照 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使用前和使用后要检查和清洁。 如发现个人防护设备有任何损坏,应报告主管,并立即更换。 1 正确的保养 个人防护用品,用后要清洁吹干,妥善存放 , 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 行保养 。 1 加强监督 单位主管要监督员工是否在工作其间有依照指示正确地使用个人防 护设备。 员工须按指示佩戴护器具,妥善保管,如有损坏要向主管报告,不 可误用 。 35 听 力 保 护 用 品 1一个好的听力防护用品,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① 与耳部的密合要好; ② 能有效地过滤噪声; ③ 配戴时感觉舒适; ④ 使用起来简便 。 听 力 保 护 用 品 1听力保护用品最常见的有两类耳塞和耳罩。 其中耳塞又包括反复使用和丢弃式 。 36 如何正确佩戴耳塞 Ø3.轻扶耳塞约 30秒直至耳塞完全膨胀定型。 1 2 3 1如何正确佩戴耳塞 Ø1.洗凈双手,将耳塞的圆头部分搓细; Ø2.将耳朵向上、向外拉起,将耳塞的圆头 部分塞入耳中; 37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选择适应的口罩 A.粉尘车间棉纱口罩 B.有毒有害气体车间活性碳口罩 1.在佩戴活性碳口罩时, 应将口罩的金属软条向上 2.戴上口罩,口罩带分别置于耳后 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 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 4.检查妥当 正压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 , 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 负压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 ,口罩应会稍凹陷。 38 佩戴口罩 注意事项 1使用一般过滤式口罩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佩戴后如感到呼吸困难或晕眩,亦应先征求医生 同意才佩戴口罩。 被沾污的口罩应作更换而不应清洗。 蓄有胡须可令口罩不能紧贴面部而漏气。 如要重复使用口罩,应将口罩储存于清洁的纸袋内,待下次再用。 戴上口罩前或除下口罩后,应彻底清洗双手,确保卫生。 用完的口罩应先包好才丢入垃圾筒。 口罩应属个人拥有佩戴,不可共享。 当感到口罩已不及以往般畅通,便应更换新口罩。 口罩与其它个人防护设备一样,是保护身体的最后防线,有时甚至 是唯一的保护措施 。 应按需要选择正确的口罩 並 正确使用及保养 。 口罩如有损坏,应立即报告以作更换。 39 谢谢